
说起从1967年到1977年这十年,部队每年冬天都得搞一次征兵,新兵一般12月份就到营里了,但兵龄是从第二年头算起,这规矩是部队里头约定成俗的,大家都明白,不会乱套。整个十年,征兵规模大体上稳着来,每年也就二十来万左右,可偏偏有三个年头特别突出,1968年、1973年和1977年,兵源一下子多出一大截,差不多翻倍了,当然这是跟当时国家安全形势和部队内部调整挂钩。
那十年,国家正处在特殊调整期,部队也跟着动荡起来。1966年底,解放军开始大规模往地方派干部战士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教育啥的,这叫“三支两军”任务,涉及好几十万人下基层。结果呢,部队里头老兵退伍得停一停,新兵也进不来,基层岗位空了一大片。到了1967年春,支援工作还在紧锣密鼓,老兵留任,新兵征集直接卡壳了。
这么一耽搁,1968年就得猛补窟窿。类似地,1971年9月,国家出了个突发安全事件,部队紧急战备,调防调动频繁,老兵复员推后,1972年冬天征兵也跟着歇菜。等1972年底形势稳住,中央一发话,部队得赶紧扩编,1973年兵源就水涨船高了。再到1976年10月,国家大局定了,很多老干部子女的入伍机会之前卡着,现在全涌过来了,1977年征兵超额完成。说白了,这三个高潮年,都是前一年征兵中断后反弹的产物,部队缺人缺到骨子里了,得赶紧填上。
展开剩余74%拿1968年来说,这年冬天征兵从11月头就热火朝天。地方武装部提前一个月张罗,乡村广播天天吆喝,工厂里头也贴通知,号召适龄青年响应国家号召。报名点设在县城学校操场,青年们带着户口本和健康证明排队,体检用的是简单家伙事儿,听诊器量身高体重,查视力和心肺,标准不高但严实,合格率六成多。政治审查得村干部帮忙,核对家庭档案,确保没问题。平时指标十八万,这年直接拉到二十八万,地方上动员得卖力,宣传车拉着喇叭满村跑。
为什么这么多?就因为前两年支援地方,部队干部战士下基层支援生产,1967年老兵不退,新兵不进,基层连队缺员两成。支援任务收尾后,大批人返回,岗位空着,得赶紧补。12月15号前后,新兵分批上火车,北上南下,抵达部队先练一周队列,站军姿敬礼,然后发军装,扔进冬季大练兵。春节前头,他们帮着清扫营区,擦枪支修排水沟。春夏秋三季,转战边防巡逻、野外拉练、实弹射击,很快就稳住了部队骨架。这批兵源来得及时,帮部队渡过了难关,没他们,基层班排就得瘸腿。
转到1973年,这年征兵高峰在1972年底拉开帷幕。武装部在乡镇礼堂开宣讲会,用幻灯片放部队照片,青年们一看军营生活,报名就上头了。体检多加了心理测试,吹气测肺活量,四千毫升起步,还得跑步看耐力。审查得推荐人签字,村支书挨家走访。指标定二十六万,实际超三成。根儿上还是1971年9月13号那事儿,一架军机在蒙古坠毁,全国军队警铃大作,部队从南调北,师级单位紧急集结。老兵离队延后,1972年征兵暂停,稳住编制要紧。
到1972年秋,情况缓和,中央指令恢复扩编,地方宣传队进村,手绘海报讲保家卫国。上海一区武装部一天八百人,审核员轮班干。12月20号,新兵站台宣誓,齐声吼。报到后,第一周学无线电,摩尔斯电码练得飞起。然后分步兵营,晨跑体能,爬绳翻障碍。1973年春,挖战壕一米深,模拟防御。夏天野营拉练,读地图标地标。秋天反侦察,识伪装设陷阱。年底,帮老兵拆机枪洗零件,班组从八人变十二人。这次补给,让部队机动性上台阶,从防御转全面强化。
1977年这茬儿,从10月预备,11月正式开张。武装部跟学校企业联手,操场设咨询点,发志愿表,青年填专业意向。体检抬高文化门槛,默写知识,营养查得细。审查档案全,部队子女优先。指标二十五万,实际多四万,积压四年的人全冒头了。1976年10月6号,国家安全行动收官,政治明朗,干部子女从1973年起推迟的,现在蜂拥而至。
北京军区一天五百人,审核发绿色入伍证。12月底报到,营门合影。第一月急行军,五公里时速四。晚上小组记纪律。春季学车维修,拆螺丝查油路。夏天技术演练,测距离。秋季分流,无线电收信号。年底,铺电线。这批人文化高,技术岗上手快,推动部队装备更新。
这三个年头加起来,兵源超百万,部队实力蹭蹭上。1968年的补了支援空缺,1973年的强了战备,1977年的注了新鲜血。搁平时,征兵稳扎稳打,宣传动员、报名体检、审查入伍,一套流程走下来,新兵到营里适应快。可高潮年不一样,地方武装部加班加点,火车站人头攒动,部队教官得临时扩编班额。说实话,那时候青年响应号召的劲头儿大,农村知青、厂矿子弟、部队后代,全都挤破头。部队也得跟上,训练从基础队列到专业技能,层层递进。入伍头月练站姿敬礼,第二月刺刀格斗,第三月实弹射击,半年后就上岗位了。这样的节奏,让部队从乱到稳,基层战斗力回血。
征兵这事儿,本质上是国家需求跟青年热情的交汇。那十年,部队缺口大,青年机会多,双向奔赴。地方上,武装部从动员到审核,一环扣一环,青年从报名到入伍,层层把关。部队从接收到训练,逐步融入。这样的高潮,不是一锤子买卖,而是积累效应。1967年中断后1968反弹,1972暂停后1973猛增,1976稳定后1977爆发,逻辑一脉相承。搁今天看,这段历史提醒人,军队强健靠及时补血,青年成长靠实打实机会。没那些年头的兵源,部队调整哪那么顺溜。
发布于:河南省高忆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